人民網(wǎng)北京11月13日電 (記者李依環(huán))記者從大連理工大學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工程力學與計算力學專家、大連理工大學教授鐘萬勰因病醫(yī)治無效,于2023年11月12日7時05分在大連逝世,享年89歲。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官網(wǎng)
鐘萬勰1934年2月24日出生于上海。1956年7月畢業(yè)于同濟大學橋梁與隧道專業(yè),同年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工作,1962年調入大連工學院(現(xiàn)大連理工大學)工作,歷任研究實習員、講師、教授、工程力學研究室主任、工程力學研究所所長。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鐘萬勰院士長期從事工程力學與計算力學理論、算法和軟件的自主創(chuàng)新研究,取得了多項我國原創(chuàng)的、國際領先的科研成果,引領和帶動了國際計算力學學科發(fā)展,是我國計算力學學科和計算力學教育事業(yè)的奠基人之一,是推動我國工程設計進入計算力學時代的先驅之一。
“中國人挺直腰板自己干,一定行!”
鐘萬勰在同濟大學就讀期間的學生注冊卡。同濟大學供圖
1952年,鐘萬勰考入同濟大學橋梁與隧道工程專業(yè)。大學期間,他自學了《柯氏微積分學》、柯朗—希爾伯特《數(shù)學物理方法》、斯米爾諾夫《高等數(shù)學教程》。
畢業(yè)前夕,他撰寫的論文《彈性力學中的接觸問題》被李國豪院士看中,推薦給中國力學學會。中國科學院力學所副所長錢偉長看到文章后,主動聯(lián)系他說:“鐘萬勰你來給我當助教,你把力學學懂了!”
中年時的鐘萬勰。大連理工大學供圖
20世紀70年代初,由于電子計算機的應用,國際上力學研究和應用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但我國在計算力學領域研究還是一片空白。以鐘萬勰為骨干的團隊獲派研發(fā)推廣土木結構計算分析程序。當時,全上海僅有兩臺小型計算機可用,鐘萬勰只在每天晚上12點左右有10到15分鐘的上機時間。
為了準備存儲用的紙帶,需要在清晨6點前去“搶占”為數(shù)很少的穿孔機。這樣從頭開始、廢寢忘食,鐘萬勰將算法語言一點點轉化為力學語言,開發(fā)出結構分析計算程序軟件,填補了國內空白。
從發(fā)展中國的計算力學,到開創(chuàng)“離散辛數(shù)學”,再到面向青年學生講授相關知識體系,鐘萬勰院士畢生的學術追求,就是要為我國的數(shù)學研究爭得一席之地。
“我們的頭腦不比別人差。中國人挺直腰板自己干,一定行!”鐘萬勰曾這樣說。
89歲還在站著給學生上課,被評價為“一位有風骨的老科學家”
鐘萬勰院士為研究生上課。大連理工大學供圖
今年2月,大連理工大學春季學期開學第一天,鐘萬勰院士提前半小時就來到了教室,為運載工程與力學學部的研究生上課。他堅持站著給同學們上課,一手拿著PPT翻頁筆,一手撐著講臺,拐杖則被他放在了一旁,這一幕曾在網(wǎng)上刷屏。
鐘萬勰院士為研究生上課。大連理工大學供圖
后來,大家擔心他的身體狀況,鐘萬勰院士被勸說坐了下來繼續(xù)上課。據(jù)悉,出于對身體的考慮,原本學校沒有給鐘院士安排教學任務,但院士主動要求要給學生上課。
據(jù)悉,2018年時,鐘萬勰院士幾乎每天都會去實驗室。在從家到實驗室的小路上,他拄著拐杖步行,中途要休息兩回,還要吃一次治療心臟病的藥。
鐘萬勰院士為學生們答疑解惑。大連理工大學供圖
后來,身體的狀況已不允許鐘院士天天去實驗室,但他仍然努力堅持做著這一件事:給學生上課。
據(jù)介紹,課上,鐘老師不僅會講專業(yè)知識,還會給同學們傳播愛國情懷的教育,告訴同學們“要有文化自信,要堅持自己的路”。學生評價鐘老師是“一位有風骨的老科學家”。
“我們研究數(shù)學是為了應用?!辩娙f勰常教導學生,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一定要把目標瞄準解決國計民生的實際問題。
鐘萬勰院士在大連理工大學校園里。周學飛攝
(部分素材綜合自大連理工大學、同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