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考場內的作弊保持高度警惕,考場外的加分舞弊同樣不可輕視,后者以“合法”的名義騙取分數(shù),性質同樣十分惡劣。不斷打擊加分造假等作弊行為,確??忌驹诠降钠鹋芫€上,這是捍衛(wèi)教育公平底線、提振高考公平信心的應有之義。
遼寧本溪高級中學因常年達一本學生超95%,被網(wǎng)友稱為“神?!薄=衲旮呖?,不僅再次包攬文理科全省第一,且1000名高三學生,二級運動員達87人,引發(fā)外界質疑。本溪高中通過有關部門回應稱,學生在全國比賽取得了成績,符合二級運動員申報標準,證是體育部門發(fā)放的,與學校沒有關系。(相關報道見A10版)
面對“體優(yōu)生咋這么多”的叩問,本溪高中的回應尚算及時,但仍有很大的缺陷。本溪高中將皮球踢向了本溪市招生考試辦,本溪市招生辦又將皮球踢給體育部門,由于回應過于儉省,且多是外交辭令的程序性語言,讓公眾仍然無法觸摸到完整的真相。
本溪高中體優(yōu)生多,無外乎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這些學生確實身體素質過硬,靠超常的運動天分成為二級運動員,其二級運動員數(shù)比錦州、遼陽等五市的總人數(shù)89人僅少2人,或許與虹吸效應有關——由于本溪高中常年涌現(xiàn)全省高考狀元,那些體育過硬的學生便慕名前往就讀。另一種可能是存在造假,但由于情節(jié)不夠充分,事實尚需求證,目前無法認定這一結論。
就目前的邏輯演繹而言,本溪高中需要回應一些家長單刀直入式的疑問。比如,學校每天晚上十一點半放學、體育課不上,怎么能有這么多二級運動員?他們連游泳池都沒有,竟然有25名游泳二級運動員。本溪高中或許可以辯解,不上體育課不意味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低,學校沒有游泳池不意味喜歡游泳的學生在校外不游泳,但要想平息公眾質疑,還需要拿出更具說服力的證據(jù)。除此之外,監(jiān)管部門亦應介入,否則學校的所謂自證清白,只能愈顯蒼白,難以服眾。
其實,公眾質疑本溪高中體優(yōu)生多,更多地是表達由來已久的“加分焦慮”,恐慌于加分造假重創(chuàng)高考公平。幾年前有媒體報道,某省高考成績揭曉,一些考生和家長發(fā)現(xiàn),某地各種名頭的“高考狀元”中,有不少人是“武林高手”,他們都因武術項目獲得了10到20分的高考加分。調查顯示,不少加分的背后存在灰色利益鏈,一些武術比賽的組織者采取與學校合作的方式,而有些學校甚至引入武術俱樂部,學生交錢交到學校教務處。目前,雖不能認定本溪高中的體育加分也涉此操作,但公眾質疑的是一類現(xiàn)象,憂心的是教育公平,這一點無可厚非。
2012年,四川大學擬錄取的幾名高水平運動員,被發(fā)現(xiàn)其一級運動員證書作假,遂被取消錄取資格。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院長毛振明直言:“很多比賽都是為了讓學生加分而辦的,組織規(guī)范的問題太多了?!睒I(yè)內人士總結,體育加分的“貓兒膩”主要有3類情況:申請加分的“體育尖子”存在證書造假的現(xiàn)象;體育競賽組織不規(guī)范,一些比賽亂發(fā)證書給審查帶來很大干擾;競賽的應試色彩和功利性突出。應該說,加分初衷良好,但在操作中發(fā)生了異化。
如果教育機會可以用金錢購買或用權力交換,教育就不再是促進社會公平的偉大工具,而異化為制造和擴大社會差距的幫兇。要知道,一分之差可能就是二本和一本的差距,不該加卻加了5分、10分或20分,將導致多少埋頭苦讀的孩子喪失良機?
人們對考場內的作弊保持高度警惕,考場外的加分舞弊同樣不可輕視,后者以“合法”的名義騙取分數(shù),性質同樣十分惡劣。如何遏制不合理的加分?首先要清理、規(guī)范加分項目,為加分項目瘦身;其次,加分造假應該視同作弊;再次,應加大考核力度,比如體育加分生進入高校時應重新檢測。不斷打擊加分造假等作弊行為,確保考生站在公平的起跑線上,這是捍衛(wèi)教育公平底線、提振高考公平信心的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