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歲到3歲父母的心理
生完孩子的女性,會經(jīng)歷巨大的心理變化。
生孩子前一切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可一旦有了孩子,就會完全忘記“我”的存在,變成心中只有“媽媽”這個角色了,還會完全按照孩子的生活節(jié)奏、按照孩子發(fā)出的信號生活。
這既是孩子成長的要求,也是媽媽應負的責任。是媽媽為了照顧沒有了自己便一無所能的柔弱個體而必須承擔的責任。
因此,此時期媽媽不能客觀地看待孩子。
孩子偶爾笑一下,媽媽就會歡呼說“認出媽媽了”;孩子開始咿呀咿呀學語了,媽媽就會高興地說“會喊媽媽了”。兒童發(fā)育學家認為,此時期孩子會把媽媽當成自己的一部分,而媽媽也會把孩子當成是自己的一部分。
媽媽所有的一切都跟著孩子走,簡直成了養(yǎng)育孩子的“魔法師”了。奶奶或爸爸做得再好,他們和孩子之間的關(guān)系,也趕不上孩子和媽媽之間形成的精神聯(lián)系。
孩子“哇”的一聲,媽媽馬上就知道這是肚子餓的信號,還是發(fā)脾氣的信號,還是想睡覺的信號。孩子也知道媽媽會懂,所以一切依賴媽媽,一刻也不想離開媽媽。
當孩子長到兩歲時,就會開始說“不”、“討厭”了。以前一直以為媽媽的心就是自己的心的孩子,此時會尋找“自己的心”,并開始走向獨立,而此時媽媽也會感到依依不舍。
漸漸地,孩子和媽媽之間就會產(chǎn)生更多的縫隙了。這時媽媽才明白,孩子是和自己不同的獨立存在的個體。
而且此時期,媽媽主要關(guān)心的是孩子的吃、穿、睡、洗澡等事情,而有的媽媽因為太專注于這些事了,竟忽略了和孩子建立親子互動這樣重要的事情。
要知道,此時期媽媽的微笑、溫柔的聲音、溫和的態(tài)度等,都會對孩子的情感發(fā)育產(chǎn)生決定性的影響。
要想順利度過此時期,媽媽必須充分開發(fā)養(yǎng)育孩子所必需的母性。在放低自己、照顧孩子的過程中,勢必會誕生出一個堅強而無所畏懼的真正的“媽媽”。
要保持身體健康,精力充沛
在孩子0歲到3歲期間,媽媽必須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身上,要敏感到一看孩子就知道孩子心情如何,現(xiàn)在身體狀況怎樣等,而為了達到這些要求,媽媽必須具備充沛的體能。特別是上班的媽媽,為了不影響照顧孩子,必須比專職主婦付出更多的努力。
比如帶孩子去新的場所時,必須敏銳地發(fā)覺孩子是好奇了,還是害怕了,從而決定應該給孩子更多的刺激還是趕緊給予安撫;喂新食物時,媽媽應該仔細地觀察孩子的大便,看孩子有沒有什么不良反應,而且有時半夜還得背著因發(fā)燒而哭哭啼啼的孩子到急診室去。
當孩子會走會跑時,媽媽的擔心就更多了。孩子游玩時,說不定哪兒被劃傷,或者骨折了,或者被小朋友打腫了臉等。而這一切,事先都不會有任何的預警,卻接二連三地發(fā)生。因此為了應付孩子隨時可能進行的“即興表演”,媽媽一定要培養(yǎng)充足的體力和發(fā)生任何事情也能處亂不驚的堅忍意志。
特別是有兩個孩子,第二個孩子處在0歲到3歲時的媽媽,其體力消耗會更大,因此更要保持旺盛的體力。即使兩個孩子的歲數(shù)相差較大,但大孩子有大孩子的玩法,小孩子有小孩子的玩法,兩個都得照顧到,所以搞不好也會出現(xiàn)體力透支、一個孩子都照顧不了的狀況。
而此時期,媽媽要想通過運動來培養(yǎng)體力,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一定要按時吃飯,充分攝取營養(yǎng),合理地分配體力。如果確實感到身體不適,哪怕請親戚朋友來幫忙,也一定要首先調(diào)理好自己的身體。因為媽媽此時期如果倒下了,那么孩子也會倒下的。
暫時放下繁重的生活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