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本來就不是一件輕松容易的事。孩子一生下來便開始頑強的一步步地去適應(yīng)環(huán)境中的各種新的要求。人的一生中任何能力的獲得都不是輕而易舉的,本領(lǐng)是靠鍛煉得來的。
常??吹接行┏赡耆巳菀装l(fā)脾氣,遇事不冷靜,無法自我控制,以致與周圍同志難于相處,適應(yīng)環(huán)境能力不強,個人也因此常常煩惱。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在孩子身上重演,就需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使他們長大能夠更好地適應(yīng)環(huán)境。根據(jù)我國學者楊麗珠教授研究:自我控制是個性的核心成份。
我國宋代理學著名學者程顥,程頤二兄弟在宋代教育活動方面很有顯著成就。他們有很高的個人修養(yǎng),和藹親人,尊師敬長,堪稱一代楷模。程氏兄弟從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們的母親是一個知情達理,通曉古今的女人,一次吃飯時,桌子中央擺了一盆蛋羹,程顥和程頤吵著要吃,吃這最好吃的食物。程頤還伸出小手,想把盆拉到自己跟前來。程母便用筷子輕輕地打了一下,然后嚴肅的說:“這是絕對不行的!你們剛剛幾歲,小小年紀就挑肥揀瘦,什么都要舒舒服服,那長大以后會成什么樣子呢?做人一定要先學會吃苦,才能耐勞。將來才會有出息。”這番訓話對程氏兄弟的觸動很大,從此以后,他們很注意自己的言行。程母教子使我們看到,培養(yǎng)孩子的自控能力要從早、從小事抓起。
所謂自控能力是指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支配自己行動的能力。一般來說,成年人的自制力總是強的,但個體間也有強弱之分。而對于孩子來說,由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尚未發(fā)育完善,神經(jīng)纖維尚未全部髓鞘化,傳遞的神經(jīng)沖動容易泛化,不夠準確,因此他們常會表現(xiàn)出自制力比較弱。如:媽媽不讓孩子飯前吃巧克力,孩子也知道。但當他們看到香噴噴的巧克力糖時,禁不住美味的誘惑,便趁媽媽不在家時拿來吃了,而到了吃飯時,他們就不能好好吃飯了。
對孩子的自制力薄弱,不應(yīng)消極地等待它能樹大自然直,而需要從小培養(yǎng)。首先使孩子感到家庭中是有約束力的,是不可以為所欲為的。家長對孩子不要有求必應(yīng),這樣勢必會造成孩子任性。現(xiàn)在我們經(jīng)常在公共場所看到2、3歲的孩子坐在地上大哭大鬧,旁邊經(jīng)過的人難免要把目光注視到孩子的父母身上,而他們或者滿臉尷尬地答應(yīng)孩子的要求,或者惱羞成怒,在孩子的屁股上揍上幾記老拳。因此,必須防患于未然,每次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時,決不遷就,那么孩子就會慢慢懂得,“不合理的要求哭鬧也沒有用。”
其次,要讓孩子在學習時間觀念中學會等待。當孩子有些不能立即滿足的欲望,過一段時間,得到實現(xiàn)后,就有了這樣的體驗,想得到的東西,等些時候會有的。于是就形成了等待的習慣。如,孩子想得到一個他喜歡的玩具,父母并沒有立即答應(yīng)滿足他,而是讓他克服吃手的毛病,或提一些額外條件,孩子按大人的要求做了,父母便應(yīng)該及時兌現(xiàn)自己的諾言。
此外,當孩子情緒不佳時,要鼓勵孩子把不好的情緒原因講出來,因為講出來比不講出來容易忍受。1歲半前的孩子可能用語言表達不出來,大人可以替他說出來,用言語安慰。比如,孩子對打針吃藥,感到針刺的痛和苦藥的難喝,如果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出這些感覺,孩子可能說“太痛了”等等,這時母親可以加以引導(dǎo),讓孩子能在講出感受的同時進行自我安慰。如引導(dǎo)孩子說:“打針痛,可我不哭,我勇敢”等等。這樣一來,孩子就能夠通過語言的自我安慰,來使自己的情緒得到控制。還應(yīng)該注意的是,當孩子在試探做一些他原來不會做的事情時,應(yīng)該讓他從容易的開始。從易到難,逐漸增加困難度。如:2歲大小的孩子練習使用筷子,剪刀,便可逐步過渡,不要突然要求孩子必須掌握。孩子一方面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另一方面能慢慢適應(yīng)外界的壓力,從而進一步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愿望,并知道達到愿望應(yīng)盡的努力和耐心。這樣,以后入托兒所、幼兒園乃至長大以后,孩子的身心才能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