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孩子到了初一、初二,到了十三四歲,就變得和以前不一樣了?以前的乖乖仔和乖乖女仿佛一下?lián)Q了個人,變成了一個喜歡和父母對著干,脾氣古怪又神神秘秘的家伙?首場“家長學校”講座《培養(yǎng)優(yōu)秀孩子的科學規(guī)律》針對初一和初二的學生家長,在講座上和會后了解中,記者發(fā)現,初一、初二孩子的種種“反常”表現讓很多家長憂心又無奈。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孩子在長大,他們開始尋找獨立的自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在心理學中,把孩子的這一段成長時期叫做“叛逆期”。
在孩子的叛逆期里,很多過去看上去不錯的“親子關系”好像一下子出了問題。為了改變孩子,父母從批評、斥責、吵鬧到無可奈何、焦慮不安。其實,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父母從改變自身開始,重新建立正面的親子關系。
正面的親子關系讓你和孩子心連心
何謂親子關系,“中國親子關系第一人”董進宇說,父母和孩子之間,經過一段時間的生活,彼此留下印象,基于印象會形成一些看法,通過這些看法會形成相對固定的對待方法。“在他創(chuàng)立的‘親子關系模型圖’中,‘大人’和‘小人’的‘心’由一條管道連起來,如果親子關系是正面的,那么父母和孩子的心靈管道就能暢通,相反,這條管道就會堵塞,父母和孩子就無法交流溝通。”糜仁海說。
糜仁海講到,要建立正面的親子關系,首先父母要明確,教育的目的是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真正的人,而不是滿足家長虛榮心的一個物品,或者延續(xù)父母意志的復制品;其次要明白培養(yǎng)的唯一方式就是引發(fā)孩子自身的成長力,讓他有意識地自己去成長,而不是讓他為了父母或者別的什么去成長。
糜仁海還強調,在親子關系的建立中,有“三條高壓線”和“兩個陷阱”是家長應該特別注意的。“三條高壓線”分別是忽略孩子的存在、破壞性地批評和強迫,它們會極大地損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獨立意識,破壞親子關系。“兩個陷阱”是“有條件的愛”和“輸不起的心態(tài)”。
千萬不要用物質獎勵去激發(fā)孩子做某件事的動力,這是交易而不是愛,在這種條件下,你無論做什么,孩子都不會感受到你的愛,他不會感激你,他認為這是有條件的交換。調查數據顯示,仍然有23%的家長保有此種心態(tài),他們認為滿足了孩子的物質需求,孩子就應該好好學習。
“輸不起的心態(tài)”一個明顯的表現就是不信任孩子,想知道孩子的所有事情,甚至希望時刻監(jiān)視孩子,知道他(她)的一舉一動,這會讓孩子非常反感,破壞你們之間的信任和關系。現場調查表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近一半的家長表示關于孩子的任何事情都想知道,這說明,至少近一半的家長都可能陷入了“輸不起的心態(tài)”這個陷阱中。
“八個工具”助你建立正面親子關系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孩子成為真正的人,具體說起來,就是要培養(yǎng)孩子的六種人格:自尊心、自信心、責任心、進取精神、學習興趣和好習慣。糜仁海說:“其中,孩子有了前三種人格,就一定不會出問題,會健康地成長,如果他還具備后面的人格,他就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
要想培養(yǎng)孩子的六種人格,正面的親子關系至關重要,如何建立正面的親子關系?糜仁海介紹了“八個工具”:愛、表揚、鼓勵、確認、理解、陪伴、制定規(guī)則和批評。“只要家長能夠用好這些工具,就能夠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每個父母都會說自己的是愛孩子的,但是孩子是否能感受到你們的愛呢?“做好聽、說、看、做這四個方面,運用好‘愛’這個工具,才能讓孩子感受到愛。”糜仁海說,“要像聽領導說話一樣聽孩子說話;有話要直接和孩子說,永遠不要說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不要人前教子;要充滿愛意地看孩子,不盯著孩子的成績單;為孩子所做的事情要適度恰當,不要過多和過少。”
糜仁海還解釋了另外七個工具,他表示,表揚是一個使孩子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好工具,但是近三分一的家長卻認為表揚會讓孩子驕傲,“只要表揚的方式得當,就能起到很好的正面作用,包括表揚孩子的優(yōu)點和即時表揚,具體步驟是:陳述事實,確認值得表揚的原因,表達高興的心情和期望他(她)繼續(xù)保持的愿望,最后還要有身體接觸,比如擁抱一下孩子、拍拍肩膀和拉起孩子的手等等。”
無論在孩子失敗還是成功的時候,父母都應該多鼓勵孩子,給孩子重新再來的勇氣和再接再厲的信心。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怎么做或者具備什么品質,那么當發(fā)現孩子某次這樣做了,父母就要大聲地說出來加以確認,這會讓孩子記憶深刻,幾次之后,孩子就會形成好的習慣。父母要多和孩子輕松地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以及做某件事情的原因,真正地去理解孩子。父母要盡可能和孩子呆在一起,只有在一起,父母才能知道孩子說了什么話、做了什么事、怎樣做的,才能和他們交流,讓彼此更多了解和信任。制定規(guī)則時一定要和孩子商量,只有孩子自己同意的規(guī)則,他才能遵守,才有用。發(fā)現孩子犯錯后給予批評時,應該就事論事,陳述事實并指出后果,注意一定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并表達正面的希望。
只盯成績單會破壞親子關系
講座上,《新學刊》主編解素蔚與家長們分享心得時特別強調,家長不要只盯著孩子的成績單。“如果你只盯著成績單,就會忽略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和心理成長,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也會破壞你與孩子間的親子關系。”從調查數據看,超過三分一的家長表示,自己的情緒跟著孩子的成績走。
“我常常聽許多家長抱怨,‘我的孩子數學不好’、‘他英語不行’等等,這就是家長盯著成績在給孩子‘定性’。”解素蔚說,“這種定性對孩子會形成負面的心理暗示,那就是‘我學不好數學了’、‘我沒語言天分,學不了英語’,這會限制了孩子的進步。”她認為,家長應該從正面鼓勵孩子,要看到孩子在暫時學得不太好的科目上擁有更大的進步空間和潛力。“我的孩子以前偏科,文科成績不太好,作文還老跑題,但我從來不說他語文不行,我總是告訴他,‘你的語文有很大的潛力’。后來,在老師的鼓勵和幫助下,他的作文不跑題了,中考還考了個靚分。”
一旦孩子有了某種與“成績提高”無關的興趣,大多數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馬上加以禁止,“這種做法有可能把孩子推到你的對立面,”解素蔚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促使孩子自己去鉆研,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興趣并給予正確的引導。比如,孩子喜歡閱讀、愛看雜書,家長就應該保護他的閱讀興趣,尤其是在寒暑假,要支持、鼓勵孩子多看各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