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12年4月,泰坦尼克號巨輪在北大西洋沉沒。英國《帕爾摩報》對這起沉船悲劇加以連篇累牘的報道,其中一篇題為《丟失的藝術珍品》的文章談到,有一本號稱當時世界上最昂貴的書《魯拜集》,不幸隨船沉入海底。書上鑲嵌著1050顆寶石,是“史無前例的裝幀藝術典范”。
這是一本什么書呢?《魯拜集》是12世紀波斯詩人奧瑪·海亞姆的一本詩集,Ruba's在阿拉伯語中的意思是“四”,這里指兩行一組的詩體。1859年英國人愛華德·菲茲杰拉德將其譯成英文,并于此后不斷添修,使之名聲大噪,各種版本紛紛出籠。泰坦尼克號上那本《魯拜集》,其底本是1884年美國波士頓霍頓·米福林公司出版的,對開本,伊萊休·維德繪畫,只印100部。當時倫敦薩瑟倫書店進了幾本銷售,被書籍裝幀家弗朗西斯·桑格斯基見到,他決心以此為底本,裝幀出一部世界上最豪華最富麗的書。在薩瑟倫書店高級職員約翰·斯特恩豪斯的支持下,桑格斯基用兩年時間完成了此事,分別在封面、封底、封二、封三和前后環(huán)襯上,實現(xiàn)了他超凡出塵的裝幀設計:燙金用去了2500個小時,拼接嵌入4967塊各種顏色的羊皮,燙有100平方英尺的金葉脈絡,鑲嵌1050顆各種寶石。此書首次展出時,標價1000英鎊,立即引起轟動。
那么,這本《魯拜集》怎么會跑到泰坦尼克號上去呢?話說回來,正是那次展覽之后,一位叫魏斯的美國商人看中了此書,他愿意出800英鎊買下來,但薩瑟倫書店只肯降到900英鎊,結(jié)果生意未成交。后來薩瑟倫書店認為美國人有錢,還將此書運往美國展覽,卻因為征稅等原因未能入關,又返回英國。無奈之下,英國佬又找到魏斯,同意以750英鎊將此書賣給他。魏斯得寸進尺,將價格壓到650英鎊,結(jié)果還是不歡而散。沒有辦法,1912年3月29日,薩瑟倫書店拍賣此書,卻趕上工人罷工,經(jīng)濟蕭條,魏斯再次乘虛而入,最終以405英鎊競拍得此書。原定4月6日將《魯拜集》運往美國,因為罷工輪船停運,幾經(jīng)周折,4月10日這本書登上泰坦尼克號。直到此時,英國還有人抗議,認為應該將這部獨一無二的藝術品留在英國,但這都無法阻止厄運的降臨。4天后輪船撞上冰山沉沒,那本裝在橡木盒子中的《魯拜集》也隨之落入海底。《書籍裝幀期刊》寫道:“當代最豪華的書,與最豪華的郵輪一同沉沒于汪洋之中,這也許是它最好的歸宿。”
泰坦尼克號遇難10天后,《每日電訊》刊登了設計師桑格斯基所在公司的聲明,希望得到委托,“再造一本這樣的書”。但是7月1日,更大的不幸發(fā)生了,年僅37歲的桑格斯基為救一位落水婦女溺水身亡。從此這件事情偃旗息鼓。直到1924年,桑格斯基當初的合作者薩克利夫,其侄子斯坦利·布雷進入公司學徒。他發(fā)現(xiàn)桑格斯基的設計圖和燙金版,決心再做一部《魯拜集》。于是,他獨自用7年時間,完成此書。時逢二戰(zhàn)爆發(fā),布雷將它放入金屬箱子里,藏于地下室中。沒想到1941年德軍空襲炸毀此屋,地面上的大火使地下室產(chǎn)生高溫,箱子完好無損,書卻化為灰燼,只有寶石還在灰燼中。此后,布雷用這些灰燼中的寶石,又做了一部《魯拜集》,現(xiàn)存大英博物館中。
二
我久已聽說過這個故事,但真正引起我的關注,還是在三四年前。那時我與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合作,做一些模仿西方裝幀的書。從此,我對西方書裝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恰逢此時,我又遇到臺灣出版家吳興文先生,他送給我一本臺灣版的《魯拜集》,黃克孫譯,算是在我心中留下一點記憶。
2014年10月,出版社安排吳光前、楊小洲去歐洲,重點考察莎士比亞著作的裝幀,為即將出版的許淵沖新譯《莎士比亞全集》做準備。臨行前,我囑咐小洲順便研究一下《魯拜集》的情況,尤其是泰坦尼克號沉船中那本書的情況。結(jié)果他們在倫敦薩瑟倫書店中,發(fā)現(xiàn)一張沉船中《魯拜集》的封面掛在墻上,是彩色復制品,精美至極。(強調(diào)一下,他們?nèi)サ倪@家薩瑟倫書店,正是當年出資制作那本《魯拜集》的老店。)當即,吳楊二位要買下那張封面。書店老板說,此圖不賣,但是如果買一本書LOSTONTHETITANIC(《隨泰坦尼克沉沒的書之瑰寶》),就可以隨書送這張封面畫。于是他們買下那本書,也得到了那張《魯拜集》封面。從此書中可以知道,在桑格斯基遺留的文件中,這幅封面是一張黑白照片,攝于近100年前,后來電腦設計師花費幾周時間,才根據(jù)當時的設計資料和描述,將其色彩恢復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