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的中國之行
1981年6-7月,門羅與六位加拿大作家一起來到中國,到當(dāng)時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作家丁玲的家中做客,參觀北京、西安、廣州等地,還在廣州慶祝了自己的50歲生日——“我一生中最棒的生日”。門羅喜歡看人家的院子,留意行人的穿著,和陪同的中國姑娘興奮地聊起后者自做的裙子……她將中國之行寫成題為《透過玉簾》(Through the Jade Curtain)的隨筆,書中有這么一段,頗能顯示門羅對細節(jié)的天生敏感和將尋常生活點化成藝術(shù)的功力:
“嗯,我更記得我們?nèi)ミ^地方的那些細節(jié),而不是參觀的明信片上的那些景點。我記得,在明朝的陵墓里不舒服,很難受。那里讓人恐怖。我記得,爬得老高去看佛像,可佛像并不在那兒。我最記得扶手椅,在阿黛拉(同行的加拿大女作家)舉辦派對的漂亮房間里,有一些紅色的扶手椅。還有我臥室的窗簾,所有那些細節(jié),歷歷在目,那些我能看到的日常家庭生活細節(jié)——盡管那不過是一個漂亮的旅館房間。其他的事情,就有點遙遠了。我能看到,進行描述,但不怎么回憶起它們。它們有一種人為的美,總讓人贊嘆,但我個人對它們的感受很快就化為烏有了。我只想看尋常的東西,它們能伴隨我。”
擅寫平凡女性的內(nèi)心波瀾
門羅的短篇小說多以描寫加拿大小鎮(zhèn)的生活為主,尤其擅長描寫平凡的女性,她們有老有少,來自各行各業(yè),或者像門羅一樣,一輩子都在做家庭主婦。乍看,她們的生活平靜、平淡,乃至平庸,但門羅卻善于擷取她們與眾不同的地方,以X光式的眼睛洞察她們心靈深處的大小波瀾。對于容易引發(fā)道德評判的行為,如出走、離婚、私通、謀殺等,門羅在文中鮮少表明自己的立場。她在接受《紐約客》專訪時也曾表示:“我不做評判。”
總之,她是寫實的,而非說教的;是描寫的,而非歸納的;是藝術(shù)的,而非科學(xué)、哲學(xué)、政史或宗教的。對于那些習(xí)慣濃墨重彩、轟轟烈烈表面文章的讀者來說,門羅可能會顯得簡淡、細碎、緩慢,可是,若您能找到門羅原著或信得過的譯本,花半個小時,一字字一句句地讀進去,完整地讀上兩三篇,那種獨特、不乏幽默和深刻的門羅味道,就能感受一二了。在描寫小鎮(zhèn)生活的知名作家中,門羅不像沈從文那樣悲憫,不像汪曾祺那樣清潤,不像英國奧斯?。↗ane Austen)那樣雕琢,不像美國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那樣畸零,不像加拿大里柯克(Stephen Leacock)那樣夸張……可能,她不像您讀過的任何一位作家,或者任何一個人。那就是——愛麗絲·門羅。(慶慶,南京大學(xué)加拿大研究中心副教授)
附注
2013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愛麗絲·門羅未結(jié)婚前叫愛麗絲·萊德勞,和詹姆斯·門羅結(jié)婚后,才改隨夫姓。1972年,門羅離婚。1976年,她遇到了終能執(zhí)手偕老的第二位丈夫——地理學(xué)家杰拉德·弗萊林(2013年4月去世)?;楹?,門羅仍以愛麗絲·門羅之名出書。
愛麗絲·門羅小說集和獲獎年表
1.《歡樂蔭影之舞》(Dance of the Happy Shades,1968),加拿大總督獎
2.《女孩和女人的生活》(Lives of Girls and Women,1971),被拍成電視劇
3.《有一件事我一直想告訴你》(Something I've Been Meaning to Tell You,1974)
4.《你以為你是誰?》(Who Do You Think You Are?1978),加拿大總督獎
5.《木星的衛(wèi)星》(The Moons of Jupiter,1982),總督獎提名
6.《愛的進程》(The Progress of Love,1986),總督文學(xué)獎
7.《我年輕時的朋友》(Friend of My Youth,1990),加拿大延齡草圖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