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國將首次針對土地出讓金展開大范圍審計的消息引發(fā)關注。在過去的13年間,土地出讓年收入增長超30倍,總額累計近20萬億元。部分地區(qū)土地出讓金占據地方財政“半壁江山”。去年,有些省份土地出讓收入總額甚至超過稅收收入。記者采訪發(fā)現,分散在國土、土地儲備、財政等部門的土地出讓金收支管理,除接受一些審計外,大多“封閉運行”,導致違規(guī)不斷、腐敗滋生。
巨額出讓金將被“翻老底”
正在各地鋪開的土地出讓金審計,被寄予“摸清家底”的眾望。國土資源部數據顯示,全國土地出讓價款從2001年的1296億元,到去年首次超過4萬億元,13年間增長超30倍,總額累計達19.4萬多億元。長期以來,各地土地出讓金因收支明細處于公眾監(jiān)管視野之外、去向不明而飽受詬病。
記者梳理自2009年至2013年財政部公布數據發(fā)現,最近5年間,國有土地出讓金支出總額達13.49萬億元,其中征地和拆遷補償、土地開發(fā)、城市建設三項占比超過八成。
財政部公布的數據只能看出全國土地出讓金開支大體走向,在基層實際情況中,違規(guī)使用并不少見。2008年公告顯示,11個城市違規(guī)使用出讓金83.7億元,其中挪用于建樓堂館所和彌補經費等52.3億元,出借和對外投資等31.4億元;2010年公告顯示,抽查的13個市有7個市支出2.1億元,用于彌補國土、城建等部門工作經費不足;有4個市違規(guī)支出2.38億元,用于建設、購置辦公樓、商務樓等。
封閉運行致違規(guī)操作叢生
記者采訪發(fā)現,盡管各地土地出讓金收支大多增長迅猛,但能把這項“政績”說清楚的部門和干部卻“很難找”。
中西部地區(qū)一些地方國土、財政系統(tǒng)官員表示,地方政府土地出讓金收支,基本可由地方“說了算”。由于財力緊張,土地出讓金便成為地方財政最后一塊“自留地”,違規(guī)支出使用情況不少,都得藏著掖著?!巴恋厥杖脒`規(guī)使用只要不進腰包,頂多背個處分。”西部地區(qū)一位縣委書記告訴記者,地方政府財力有限,數十個部門運轉經費、近萬人發(fā)工資都得靠自身解決,還有大量一票否決考核任務需要真金白銀投入,土地收入是地方政府手中少數能相對自由支配的財源,“不在土地收入上多‘花點心思’,就只能坐等下課?!薄氯A社電
“土地賬”四大亂象
巨額的土地出讓金,除偶爾接受審計調查外,通常情況下處于地方“自己管自己”狀態(tài),這令“土地賬”難免成為一本“糊涂賬”,由此滋生四大亂象:
●做高成本。土地出讓金收益部分需按比例提取用于教育、農田水利支出,還需與上級財政分成。因此,一些地方為減少收益部分固定支出,拼命做高土地出讓中的征地拆遷、土地開發(fā)成本,極端情況甚至能將土地出讓做成“負收益”。
●體外循環(huán)。盡管國家三令五申要求土地出讓金收支全額納入預算,審計署2010年的審計公告卻顯示,11個市的674.8億元土地出讓收入,未按規(guī)定納入基金預算管理,占征收總額的20.1%。
●侵占挪用。有的地方土地出讓金賬戶長期脫離監(jiān)管,直接成為少數主要領導的“私房錢”,隨意侵占挪用。
●減免尋租。一些土地招拍掛出讓后,開發(fā)商只繳納保證金就開始用地,余款長期拖欠不繳,或能協(xié)商減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