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記者又來到鐵嶺市規(guī)劃局,專門負責新城項目審批的王處長證實,上述地塊確實是為本山傳媒預留,但本山傳媒目前還沒有正式拿地。從已公布的地塊用途看,文化設施和娛樂康體,也與本山傳媒業(yè)務相符。此外,記者在某樓盤的宣傳冊上看到,上述地塊位置赫然標注著“本山藝術中心”字樣,證實有關方面確有此安排。
資料顯示,本山傳媒前身為遼寧民間藝術團,成立于2003年,是集演藝、影視、藝術教育于一體的大型文化產業(yè)集團。創(chuàng)始人趙本山因起家于鐵嶺,成為鐵嶺的城市名片。去年10月,本山傳媒相關負責人公開表示,公司有上市計劃,媒體報道其目前資產超過50億。
就是否有意在鐵嶺新城拿地一事,記者連線本山傳媒相關人士,但對方未作正面回應。
本山傳媒能夠進駐新城當然是一次成功的招商引資,但斥資數億建造逾80萬平方米的持有型物業(yè),這對本山傳媒來說仍是一筆需謹慎對待的大手筆投資。而就在投資意向方本山傳媒遲遲未能出手的2012年底,有關方面不得不為了上市公司的業(yè)績承諾,導演一出“自賣自買”的二人轉,完成形式上的市場交易。
那么,為什么會選擇園林管理處來代持呢?“因為園林管理處的運營資金來自市財政局,管理處拿地基本上可以視為財政局拿地,資金進出可控性更強。又因為土地出讓后絕大部分收益會劃至鐵嶺新城,成為該上市公司一級開發(fā)收益,本質上這是一次類似自賣自買的行為。其實,在土地市場,一級開發(fā)商轉身再以二級開發(fā)商的名義在招拍掛市場拿地并不鮮見。只是,如鐵嶺新城這樣并非實際開發(fā),只為沖刺業(yè)績而將地塊倒手的情況并不多。”一位房產界資深人士表示。
但該人士提醒,這一過程中,6.8億元資金的實際流向非常關鍵。若財政局拿出了錢,那等于舉財政之力充實上市公司,這對上市公司有利,卻掏了地方腰包。若6.8億元沒有實際流入上市公司,只以應收賬款方式計入收益,那么,鐵嶺新城主營業(yè)務收益就變成了形式上的“紙面富貴”。上市公司未收獲真金白銀,還得繼續(xù)扮演當地在資本市場的融資平臺的角色。
實際上,去年12月17日,就在鐵嶺新區(qū)14幅土地出讓公告公布數日后,鐵嶺新城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發(fā)行不超過8億元短期融資券的議案,顯露其資金需求。此外,今年2月初,在深交所互動平臺上,有投資者對公司能否收回全部土地交易款的問題表示關注,公司的答復是:“土地出讓金全額收回的可能性很大,具體到時間或者期限具有不確定性,但我們預計未來兩年公司現金流將會較為充裕。”
情況果真如此么?在鐵嶺新城與園林管理處的背后是鐵嶺市財政局,而當地財政已多年收支失衡。鐵嶺市財政局年初提交的《關于鐵嶺市2012年預算執(zhí)行情況和2013年財政預算草案的報告》顯示,2012年,當地財政收入為122.5億元,而支出達201億元。此前,在2009年至2011年,當地財政收入分別為48億元、80億元和105億元,支出則達109.7億元、141.5億元和167億元。對此,上述報告亦坦承,當地長期存在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的問題,同時面臨融資成本不斷增加,融資難度進一步加大。
人口導入遲緩 新區(qū)建設太快
晚7點至8點在新城區(qū)各住宅小區(qū)觀察,除最有人氣的樓盤平均每兩層有一戶亮燈外,近半數已建成的住宅樓看上去整棟空置,無人居住,其余的住宅樓也基本每棟只有兩至三戶亮燈。
與當地財政收支倒掛相比,鐵嶺新區(qū)人口導入的低于預期是更加根本的問題。
據鐵嶺市新城區(qū)官方網站規(guī)劃,新城區(qū)人口發(fā)展應在2010年達到15萬人,2015年達到20萬人,2020年以后達到30萬人。不過,公開資料顯示,去年初,時任鐵嶺市主要領導在新城區(qū)建設年度動員大會上提出,2012年新城區(qū)入住人口要達到12萬人。這說明,近些年鐵嶺新城[10.28 -9.98% 資金 研報]的入住人口規(guī)模并沒有達到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