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 (見習記者 王 倩)3月7日,星期六。劉文一早來到丹鳳縣棣花鎮(zhèn)鞏家河村時,村里的村民才正端著碗吃早飯。看見劉文來了,村民都不管遠近大聲打招呼:“劉工,來了!”原本預定的大櫻桃栽培技術培訓時間是在11點,劉文不到10點就到了。在他心里,群眾的事、果樹的事比任何事都重要,放棄周末休息時間也無所謂。“我要趕在村民到達之前到場。”劉文說,每年的春季是果樹栽培培訓的最佳時期,他基本上都在地里給村民做技術示范和培訓。
年近花甲的劉文是市蠶果站的高級農(nóng)藝師,半輩子都在與土地和果樹打交道,一年之中有100多天時間都在地里與果樹為伴,“科技員要到農(nóng)村去,農(nóng)村需要科技員。”是他常說的一句話。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他從西北農(nóng)林大學果樹專業(yè)畢業(yè),被分配到市林業(yè)局,做果樹技術推廣工作。八十年代末調到市蠶果站,依然為六縣一區(qū)各地做果樹技術推廣。“整天到處跑,還駐村,根本不覺得辛苦,覺得發(fā)揮自己的所長為村民謀效益,是件很開心的事。”劉文說,這些年他一直用這個信念來支撐自己。工作成習慣了,在任何地方看見果樹就想看看它的生長狀況,花芽是否飽滿,營養(yǎng)供給是否良好,甚至是看到枝條修剪不合理的,他就會拿出隨身攜帶的手鋸和剪子來進行修剪。
九十年代初,全市蘋果、核桃大面積栽植時,他駐扎在鎮(zhèn)安、柞水的偏遠山村里,挨家挨戶給村民做技術指導。至今令他記憶猶新的是,1999年在鎮(zhèn)安駐村時,聽說靈龍鎮(zhèn)的蘋果樹由于修剪不當導致很多年不結果,他立即趕到現(xiàn)場給果農(nóng)指導,修剪時不小心傷了右手的指頭,當時沒在意,后來傷口感染,整只胳膊腫脹無法動彈,他才無奈地離開果園
2009年,劉文作為鞏家河村的科技特派員,誰家有多少棵果樹,樹的長勢怎么樣,劉文心里清清楚楚。他說,剛到鞏家河村時,村里所種植的櫻桃品種差,產(chǎn)量低而且易生蟲病。他就到外地進行考察,選擇優(yōu)良品種,動員村民將小櫻桃改良嫁接為產(chǎn)量大且效益高的大櫻桃。至目前,鞏家河村新栽、嫁接大櫻桃200畝,2014年大櫻桃種植戶櫻桃單產(chǎn)收入達到8000元。由于常年駐在村里,村民對劉文熟絡地像親人,幾乎沒有不認識他的,見了面都親切喊他“劉工”。“我能做的就是將技術教給果農(nóng),讓他們知道果樹的科學管理方法。”劉文如孩子一般害羞地說。
劉文在鞏家河村委會院子里講完大櫻桃栽培技術講座時,已經(jīng)晌午,春日的陽光正和煦。隨后他又和村民來到大櫻桃園里。“二三月是櫻桃樹修剪整形時期,修剪的主要方法是拉枝、摘心、環(huán)剝、抹芽,要注意幼樹輕剪、多留枝等……”劉文邊說邊示范,前來聽講的果農(nóng)把劉文圍得嚴嚴實實,你一言他一語,劉文滿臉堆笑,一一解答。太陽直射頭頂,額頭上滲出了密集的汗珠,劉文卻忘了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