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文/劉丹影 圖/王 璐)日本侵華戰(zhàn)爭不但給中國人民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也殃及到了自己的國家,使許多家庭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骨肉分離。流落到商洛山中的3個日本女人沖田美智子、山本代小子、水崎秀子,便是這許多家庭中的代表。好在商洛山以其博大的胸懷接納了她們,使她們享受到了中國大家庭的溫暖。她們是怎樣來到中國的?又是怎樣來到商洛山的?她們在商洛山生活得怎樣?帶著這一個個疑問,筆者開始了漫長的尋找——
鳳冠山下的山本代小子
2013年盛夏的一天上午,我正在家里與從西安回丹鳳避暑的父親聊天,突然接到朋友商石先生的電話,問我啥時去竹林關采訪日本女人水崎秀子。我說正值盛夏,往后推推吧。父親問我啥事,我說了事情的原委,沒想到父親卻說,20多年前,他就采訪過水崎秀子。他還說在商洛山里除了水崎秀子外,還居住著兩位日本女人,一個叫沖田美智子,居住在洛南的麻坪鎮(zhèn);一個叫山本代小子,就居住在丹鳳的龍駒寨。不過這兩位日本女人都過早地離開了人世,至死都沒有盼到與親人團聚的那一天,把魂靈永遠地留在了商洛山。憑著依稀的記憶,父親給我講述了他當年采訪的經(jīng)過。
有了父親的講述,加之山本代小子的墳塋就在縣城北的鳳冠山下,應該說尋找山本代小子較美智子和水崎秀子容易點,但尋找的結果卻并非我想象的那么簡單。鳳冠山下由東到西少說也有七八里地,其墳塋星羅棋布,加之山本代小子去世已經(jīng)近40個年頭了,如果沒有一點線索,單憑一個人去山上一個一個地尋找,收效甚微。但為了盡快找到,我便發(fā)動親戚朋友幫忙打聽,朋友商石先生很快就有了結果,他告訴了我代小子后人的工作單位及墳塋的大體位置。
在托朋友打聽的同時,筆者也先后兩次去山上尋找。第一次是2013年初秋的一個星期天的中午,午飯后趁著天氣晴朗,我沿著烈士陵園東邊的巷子進去,穿過鐵路下邊的橋洞,來到了一個叫洞坡的村子,開始對其方圓的墳塋進行了地毯式的搜尋,其結果是空手而歸。第二次是在相隔了一周后的一天清早,我沿丹庾公路蜿蜒而上,在椒樹凹附近的山坡上進行尋找,還是一無所獲。但在返回的路上,卻遇到了該村一村民,據(jù)這位村民回憶,他們村附近是有一個外國女人的墳,但是不是我所要找的那人,他不敢肯定。我急忙詢問墳在哪兒,村民說墳已不存在了,在幾年前的一場大暴雨中,村前的山坡上發(fā)生了泥石流,有許多墳墓被沖毀了。這時我才知道了為啥商石先生給我發(fā)來的照片,與父親當年采訪代小子丈夫時所拍的照片不一樣。
2014年春節(jié)在西安與父母團年期間,筆者將尋找代小子的經(jīng)過說給了父親,父親聽了后心情十分沉重,尤其是聽到代小子的墳塋被泥石流沖毀,他很傷感,便將他20多年前采訪張維賢老先生時留作紀念的照片交給我,讓我回來后轉交給張的后人,以彌補他們想念義母的遺憾。我從西安回來后一直忙于工作,沒顧上這事,直到2月初我的散文集《鳥語》出版后,一天去縣文化館給張志軍先生送書,邂逅了縣城東街的熱心腸老楊,閑聊中我提到了尋找代小子墳塋之事,沒想到他一口答應為我?guī)兔Υ蚵?。沒過幾天他就打來了電話,告訴了我代小子墳塋的確切位置,還說要是再找不到的話,他親自帶我去找。原來被泥石流沖毀是一個誤會。
憑著父親當年的采訪手記,我便知曉了代小子鮮為人知的一生。
山本代小子193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附近的長安農場,家里有父母、哥哥和弟弟。其父山本是位日本專業(yè)軍人,1936年從日本本土調來中國沈陽,剛滿5歲的代小子便同父母一起來到中國。14歲那年日本戰(zhàn)敗投降,由于她的父親是侵華日軍的骨干分子,不久便神秘地“失蹤”了,只留下母親、小弟和她。母親受日本武士道精神影響甚深,深知丈夫“失蹤”是怎么回事,決定和孩子一起投遼河殉情,年僅14歲的代小子說啥也不想尋死。母親大怒,便抱著弟弟投了河,剩下她一個孤苦伶仃、無依無靠的弱女子。這時,在附近做裁縫生意的王金榮極為同情她,就收留她做義女,教她學裁縫手藝。也就在這時,23歲的丹鳳籍青年軍人張維賢奇跡般地出現(xiàn)在她面前。